实践教学环节大纲(生物科学)
附件1:
生物科学专业实验课程一览表
附件2: 课程名称: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课程编号:14110002002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学时数:36 学分数:1.0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实验目的: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综合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和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有机结合,是食品类、生物技术类(生物(师范)、生物工程、生物制药工程)、环境类等专业的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本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既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又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应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为将来从事化学、生物、环境等相关研究工作奠定基础。 实验要求: 1.通过对基本操作实验的严格训练,使学生正确使用普通化学实验基本仪器,熟练掌握实验基本操作和技能。 2.通过实验熟悉无机化合物基本性质、反应和一般分离、提纯及制备方法。 3.加深对容量分析和重量分析等基本原理的理解,学会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研究和分析实验中的问题。 4.通过实验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良好的实验素质及独立的工作能力。 5. 爱护国家财产,注意节约水、电、试剂;实验过程中的废弃物应该进行沉淀、氧化或还原等合适的预处理后分类存放到指定地点,严谨投入或倒入水槽内,以防水槽和下水管堵塞和腐蚀。 6. 课前仔细预习与本次实验有关的全部内容,包括实验教材和理论指导书,查阅有关物理常数,明确实验目的和要求,了解实验步骤和方法,注意事项和基本原理,预测实验中可能出现的现象和各种问题,做到心中有数,有条不紊地做好实验;写预习报告。 7. 实验中,统一穿过膝长袖实验服,应尽力保持肃静,讨论问题时尽力不影响更多的人,集中精力,认真操作,保持桌面和实验室的整洁有序,要正确记录实验原始数据,按照操作规定取用试剂,使用精密仪器时,若发现故障,应立即报告指导教师。 8. 实验完毕,将玻璃仪器清洗干净,放回原处;整理桌面、水槽和地面卫生;正确处理实验数据,实验报告应简明、整洁、清楚。切记实验室内的一切物品均不得随意带出实验室。
二、实验项目与提要:
三、成绩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占60%,包括出勤、预习报告、实验数据及实验报告等;期终综合知识问答及基本操作考核成绩占40%。 综合成绩 = 平时成绩´ 60% + 期终成绩´ 40%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提供2-6种) 教材:《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南京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编写组编,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7月。 参考书: 1.《无机化学实验》,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6月; 2.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武大化学分子科学中心编,第二版,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1月; 3. 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及化学分析实验部分),郑春生编,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年12月。
撰写人: 王健审核人李秀玲 课程名称:有机化学实验 课程编号:14110002004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学专业 学时数:36 学时 学分数:1 学分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通过实验使学生熟练掌握有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主要包括萃取、分液、过滤、重结晶、沸点测定、熔点测定、Rf值测定、蒸馏(低沸点和高沸点)、分馏、减压蒸馏和折光率测定基本操作,从而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分离、提纯和纯度检测的基本方法。学习简单的有机化合物酰胺和酯的制备方法。
二、实验项目与提要:
三、成绩考核方法: 总评成绩= 平时成绩(60%)+考核成绩(40%) 平时成绩包括:实验预习报告(20%)+实验操作(40%)+实验报告(40%) 考核成绩:基本操作考试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有机化学实验》兰州大学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2.《有机化学实验》黄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3.《Advanced Practical Organic Chemistry》J. Leonard et.al., Published in 1998 by CRC Press, Taylor & Francis Group. 4. 《有机化学实验》曾和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撰写人:王香善审核人:石枫
课程名称:植物学实验 课程编号:14120107002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学 时 数: 48 学 分 数:1.5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与植物学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的实验课程,为生物科学专业基础课,包括植物体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系统与分类、植物学常用方法与技术简介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认识植物的基本形态与基本结构,了解植物科学相关的形态解剖的实验技术和研究方法,能够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并结合已有知识进行解释结果,为独立开展植物学研究打下基础。本实验包括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寻求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品德,和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思想方法。 要求学生认识植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包括营养结构—根、茎和叶;生殖结构—花、果实和种子解剖结构;掌握一些生理的实验方法,能运用正确的实验手段,对具体实验材料进行解剖、观察、。能够提出一些植物方面的问题,并设计一些实验解决问题;对一组实验数据具有分析能力,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采取验证性实验与探索性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验。
二、实验项目与提要:
三、成绩考核方法: 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作业情况等占50%。 2、考试成绩:纸质试卷或操作考试占50% 3、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占50%+试卷成绩占50%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提供2-6种) 1、《植物学实验指导》王幼芳等编者作者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植物学实验指导》叶创兴 冯虎元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3、《植物生物学实验指导》王英典 刘宁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撰写人:高霞莉审核人:张健
课程名称:动物学实验 课程编号:14120107004 用专业:生物科学 学时数:48 学分数:1.5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生物系生物科学本科大学生二年级时学习的专业必修课,是与《普通动物学》配套同时开设的一们实践性课程。本课程根据进化顺序,由浅入深、灵活机动的安排了若干个普通动物学实验,其中包括“基本实验”和“综合性实验”两大部分。通过实验教学,既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动手操作技能和分析思考能力(包括正确使用常规仪器,学会正确记录,分析讨论实验结果),又可根据具体情况(如季节、教师特长、实验室条件和学生兴趣等)培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初步综合运用已学实验技术方法设计简单实验);同时又加强了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和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的训练,为继续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以良好的学习状态进入后续课程的学习(动物及人体解剖生理学、遗传学、毕业论文)及在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中能有所应用和发挥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切实培养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同时,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推理判断的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求实的态度,相互协作的团队精神。因此,本门课程在生物技术科学课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及其应有的作用。 要求认真预习有关的原理与实验步骤,完成课内各项实验任务,熟练掌握各实验的操作技术,及时上交实验报告。在实验操作中注意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并通过设计性实验,提高学生提出、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项目与提要:
三、成绩考核方法 平时实际操作和实验报告占成绩50% 实验操作或笔试成绩占50%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普通动物学》.刘凌云、郑光美主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普通动物学实验指导》.刘凌云、郑光美主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动物生物学》.许崇任,程红. 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0. 《动物生物学实验指导》.黄诗笺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 《无脊椎动物学》.堵南山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脊椎动物学》.杨安峰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撰写人:刘缠民审核人:冯照军 课程名称:微生物学实验 课程编号:14120102002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 学时数:48 学分数:1.5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是微生物学建立和发展的基础,也曾为整个生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积极而重要的贡献。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及其技术的应用,多个学科的交叉和渗透,极大地丰富了微生物学实验技术的内容,并将其推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微生物学实验技术和方法也已广泛的渗透到现代生命科学的各个领域,不断发挥着它的独特的作用,因此微生物学实验是一门十分重要的基础课实验。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包括:培养基的制备及灭菌;从土壤中分离和纯化微生物;细菌染色及形态观察;放线菌、酵母菌和霉菌形态观察;微生物显微计数和大小测量;E.coli生长曲线的测定;细菌的生理生化反应;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微生物学实验课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系列实验项目,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微生物学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技能;学会进行综合实验的设计、准备、操作和结果分析;培养学生对实验原理、方法和结果的正确理解,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的科学素养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能力。
二、实验项目与提要:
三、成绩考核方法: ⒈平时成绩与期终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情况等,20%; ⒉试卷成绩与实践成绩:60%(笔试成绩:40%,操作考试成绩:20%);实验报告等,20%; ⒊综合考核成绩的计算: 平时成绩(20%)+试卷成绩(60%)+实验报告(20%)。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提供2-6种) 1.教材:《微生物学实验教程》, 周德庆,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3. 2.主要参考资料: (1)范秀荣等,《微生物学实验》,高等教育出版社, 1980. (2)《微生物学实验》, 沈萍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9. (3)宋大新等,《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撰写人:彭学审核人:温洪宇
生物化学(一)实验 课程编号:14120107006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____ 学时数:36 学分数:1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学所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同时也是为了配合生物化学的教学而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 本实验通过比色、层析、电泳等基本实验技术(包括实验方法、操作技术和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等),分析研究糖、脂、蛋白质、核酸、酶等生化物质及代谢过程,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及严格的科研作风,同时验证生化的某些基本理论知识,加深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融为一体,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验项目与提要:
三、成绩考核方法: 1.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50%(包括出勤、提问、实验操作及报告等); 2. 试卷成绩:占总成绩50%(试卷成绩); 3. 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50%+试卷成绩50%=100%。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提供2-6种) 1.教材: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白玲,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主要参考书: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李建武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杨建雄,科学出版社 2002 《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第二版)张龙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撰写人:樊少华审核人: 生物化学(二)实验 课程编号:14120107008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_____ 学时数:36 学分数:1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生物化学实验是生物学所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同时也是为了配合生物化学的教学而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 本实验通过比色、层析、电泳等基本实验技术(包括实验方法、操作技术和一些基本仪器的使用等),分析研究糖、脂、蛋白质、核酸、酶等生化物质及代谢过程,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科学实验能力及严格的科研作风,同时验证生化的某些基本理论知识,加深感性认识。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融为一体,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 二、实验项目与提要:
三、成绩考核方法: 1. 平时成绩:占总成绩50%(包括出勤、提问、实验操作及报告等); 2. 试卷成绩:占总成绩50%(试卷成绩); 3. 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50%+试卷成绩50%=100%。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提供2-6种) 1.教材: 《基础生物化学实验》白玲,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年 2.主要参考书: 《生物化学实验原理和方法》李建武等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4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杨建雄,科学出版社 2002 《生化实验方法和技术》(第二版)张龙翔等,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7 撰写人:樊少华审核人: 分子生物学实验 课程编号:14120107010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学时数:36 学分数:1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分子生物学实验是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同时也是为了配合分子生物学的教学而开设的。实验过程中,首先将有关的基本原理、基本技术和方法给学生做一介绍,然后将分子生物学实验中要用到的仪器以课件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在学生掌握了以上基本知识的基础上给定实验内容和目的,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得出一定的实验结论。希望通过本实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学以致用、独立思考的能力。
二、实验项目与提要:
三、成绩考核方法: 平时成绩占30%,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等;期终成绩占40%。试卷成绩(期终考试成绩)占40%,实践成绩(实验报告)占30%。综合考核成绩的计算:平时成绩+实验报告成绩+期终考试成绩。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教材 《分子生物学指导》(第二版),魏群,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主要参考书 《分子克隆实验指南》(上、下) (第三版), Sambrook, J. and Russell, D.W, 科学出版社, 2002.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杨安钢等,2001. 《精编分子生物学实验指南(第四版中译版)》,F.M.奥斯伯 等,科学出版社,2005 撰写人: 张春雷 审核人: 课程名称:细胞生物学实验 课程编号:14120108010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 学时数:48 学分数:1.5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课程目的:细胞生物学实验是生物学相关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为了配合细胞生物学的理论教学而开设的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本课程由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和综合性等多层次实验内容构成,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目的在于使学生巩固和加深对细胞生物学知识的理解、验证细胞生物学理论、初步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所必需的基本实验方法和技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现代生命科学的其它学科领域打下良好的基础。 基本要求:实验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预习实验内容,掌握实验目的及设计思路,了解实验步骤;教师应该认真讲解,细心指导和演示;学生要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实事求是地记录实验数据和结果,经过积极的思考后,书写实验报告,报告内容简明扼要,结果翔实,并且分析实验中的一些现象;实验过程中要遵守实验规章制度,爱护实验财产和仪器设备,保持实验室卫生;教师应负责巡视检查实验课的各个环节,认真评阅实验报告,进行实验教学总结。
二、实验项目与提要:
三、成绩考核方法: 进行综合考核,包括3项: 1.平时成绩(20%):出勤、课堂提问及遵守有关实验规章制度的情况; 2.实验成绩(40%):实验课中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实验结果和实验报告; 3.试卷成绩(40%):期末考试。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实验教材: 《细胞生物学实验》(第二版),杨汉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主要参考书: 《细胞生物学实验》,辛华主编,科学出版社,2001。 《细胞生物学实验指导》,李素文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施普林格出版社,2001。 《细胞生物学实验教程》,王金发等主编,科学出版社,2004。 《细胞生物学与遗传学实验指导》,金龙金,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
撰写人:明庆磊审核人:张子峰 孙春辉 《遗传学实验》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14120108006 适用专业__生物科学、生物技术__ 学时48____ 学分1.5_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作用 遗传学实验是生物学所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同时也是为了配合遗传学的教学而开设的一门实验课程,本课程由演示性、验证性、操作性和综合性等多层次实验内容构成,目的在于巩固和加深学生对遗传学知识的理解、验证遗传学理论、并初步掌握遗传学研究所必需的基本实验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比例的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将实验理论和实验技能融为一体,从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思想、实验方法、实验技能和综合应用能力。本课程的任务是从个体、细胞、分子三个水平揭示遗传学的基本现象与规律,培养学生牢固掌握经典遗传学研究方法与技术,并初步掌握现代遗传学实验操作技能,熟悉遗传学分析方法,同时要求学生初步具备进行遗传学创新性研究的基本能力与素质。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是根据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等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要求,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条件和教学实践而制定的。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遗传学实验教学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是,既要涵盖遗传学基本原理的验证性实验,又要包括遗传学研究所必需的基本实验技术,同时也要体现现代遗传学发展的新方法、新技术。本实验课内容包括验证性实验、综合实验、自行设计实验三个部分,验证性实验主要通过多媒体演示方法进行教学,综合实验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同时,要求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基础和实验技能,自行设计实验,经教师认可后独立完成实验操作,并撰写研究报告。
(四)教学时数分配表 本课程在三年级开设、总计48学时,1.5学分,学时分配见下表。
(五)考核方法与要求 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10%,课堂提问及实验结果20%。 2.实验成绩:实验报告20%,综合设计实验10-20% 3.试卷成绩:考试(包括理论或实验操作)40-60% 4.综合考核成绩:以上成绩综合 (六)教材与主要参考书 1.《遗传学实验》(第二版), 刘祖洞、江绍慧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2.12 北京(教材) 2.《普通遗传学实验指导》, 张贵友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 2003.1 北京 3.《分子克隆实验指南》(上、下册)Sambrook, J. and Russell, D.W.第3版 2002 科学出版社 4.《分子生物学指导》, 魏群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施普林格出版社 ,1999.12(2003重印)北京 课程名称:普通生态学实验 课程编号:14120108008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学 时 数: 18 学 分 数:1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与生态学相互配套,相互补充的实验课程,为生物教育专业基础课,使学生具有野外生态调查能力,学会并具有进行野外植物群落调查能力,野外土壤大型动物调查能力,以及微型土壤动物的取样及分离能力;能够进行野外调查的数据处理及分析,并结合已有知识进行解释结果,为独立开展生态学研究打下基础,同时具有环境生态评价的野外调查能力。本实验包括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使学生能够提出问题,寻求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科学品德,和独立思考,开拓创新的思想方法。要求学生能够进行生物群落的野外调查,能够制作调查中必需的表格,能够对获得的数据统计计算,能够对计算结果进行分析。能够根据生态能够提出一些植物方面的问题,并设计一些实验解决问题;对一组实验数据具有分析能力,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解释实验现象。采取综合性实验与探索性实验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验。
二、实验项目与提要:
三、成绩考核方法: 1、平时成绩: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作业情况等50%。 2、考试成绩:50% 3、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50%+考试成绩50%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提供2-6种) 1《生态学实验》简敏菲作者科学出版社出版日期2012 2《生态学实验》冯金朝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 3《生态学实验》李铭红浙江大学出版社2010 4《生态学实验原理与方法》付必谦科学出版社2006 撰写人:高霞莉审核人:张健 课程名称:植物生理学实验 课程编号:14120108002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学时数:48 学分数:1.5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植物生理学实验》是生物科学专业的必修课。本课程以植物,特别是高等植物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以实验手段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生命活动规律和机理,为农业、林业、园林和资源植物的开发和利用服务。按照教学计划,本课程应在植物学实验,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有机化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等课程之后开设的课程。 本课程要求如下: 1、注意理论与实践结合,增加联系生产实际的内容。 2、关注植物生理科学的发展前沿,将植物生理实验先进手段纳入教学内容。 3、通过植物生理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的训练,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综合分析能力、科学思维能力、创新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二、实验项目与提要:
三、成绩考核方法: 1.平时成绩:占总学分10%(包括出勤、课堂提问、讨论情况等)。 2.实验成绩:占总学分60%(包括出勤、实验报告等)。 3.考试成绩:占总学分30%。 4.综合考核成绩:100%。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提供2-6种) 1《植物生理学实验》张志良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 2《植物生理学实验手册》上海植物生理学会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撰写人:张健审核人:孙存华 课程名称: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 课程编号:14120108004 适用专业:生物科学 学时数:48 学分数:1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小4号黑体,下同)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是与《人体解剖生理学》理论课程相配套、生物科学专业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内容主要涉及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的常用药品、常用手术器械及其使用方法和实验操作技术。涵盖解剖和生理两个学科的内容,其中解剖是基础,生理是重点。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解剖生理学实验仪器的基本使用方法、实验的基本操作技术,并通过观察和实验验证解剖生理学的重点和难点理论,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生理学的基本规律以及获得生理学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方法,从而为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验的能力、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培养具有一定的科研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的动物科学本科人才奠定一定的基础。 二、实验项目与提要:
三、成绩考核方法: 1.平时成绩:30% (实验报告+实验操作) 2.试卷成绩:70% 3.综合考核成绩:平时成绩+试卷成绩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提供2-6种) 《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教程》,艾洪滨主编, 科学出版社 《动物生理学实验指导》第2版,杨秀平等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生理学实验指导》,许红主编,贵州科技出版社 《生理学实验》,陈其才等主编,科学出版社
撰写人:郑桂红 、单群、程超、冯照军审核人: 课程名称:生物学教学论实验 课程编号:14120103011 适用专业: 生物科学(S) 学时数:36 学分数:1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生物学教学论实验是生物学教学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本科生掌握生物学教学论实验的基础知识和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基本技能,培养他们从事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工作和进行实验教学研究的初步能力。通过本实验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能:理解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目的和要求,掌握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内容和教学知识体系;掌握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特点、一般原理和主要方法;具有组织生物学实验教学活动的初步能力;了解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为进一步探索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规律奠定基础。
二、实验项目与提要:
三、成绩考核方法: 1.平时成绩: 平时成绩总共占60%,包括平时考核(出勤、课堂提问、实验预习情况、实验情况、实验报告情况等)和综合设计实验的设计、实验及结果、实验报告情况等。 2.实验操作成绩: 实验操作成绩占40%,即实验结束,对实验操作进行现场考核。 3.综合考核成绩的计算: 综合考核成绩 = 平时成绩 * 60% + 实验操作 * 40%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提供2-6种)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论》,徐作英,王重力,北京师大出版社,2009年8月第一版。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张成军,科学出版社,2009.8。 《生物学实验教学与研究》,郑晓蕙,华东师大出版社,2008年10月。 撰写人:周长梅审核人:
附件3
生物科学专业实践教学环节一览表
植物学野外实习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通过对自然界的观察和生物标本的采集,使学生们能够进一步理解生命有机体与环境条件的统一性,即物种分布特点和形态的多样性。 2.通过野外实习,要求学生们掌握对自然界的观察方法和记录方法,学会标本的采集和制作标本基本技能,善于在观察中寻找问题,并努力去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己的的实际独立工作能力。 3.通过野外实习,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明的组织纪律和团结友爱的高尚风格,力争整个实习顺利,圆满,成功。
二、实习方式 野外教学+室内教学 野外教学:采集并讲解标本,观察各种植物的生境 室内教学: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深入讲解,制作标本。
三、实习内容 1.主要实习内容包括:卷柏科、海金沙科、鳞毛蕨科等蕨类植物的认知;银杏科、松科、柏科杉科等裸子植物的认知;三白草科、胡桃科、杨柳科、壳斗科、榆科、桑科、蓼科、蔷薇科、豆科、十字花科、唇形科、菊科、禾本科等被子植物的认知。 2.植物分布与环境条件的关系。 3.学习标本的制作与保存方法,特殊标本的处理方法。 四、实习时间安排及学分 大二植物学学习结束后,实习历程一周。 学分:1学分。 五、实习考核办法与内容 现场考试50%+平时成绩50%. 现场考试:标本识别,标本制作方法。 平时成绩:课堂笔记,实习表现,实习小结。 撰写人:郑曦、高霞莉审核人:张 健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动物学野外实习是动物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教学环节可以丰富学生们的感性认识,弥补理论课本上难以理解、记忆的抽象概念;既可弥补教材中平面图的不足,弥补实验课上观察的多是死动物之无奈,又可弥补教材中缺少的动物生态及动物行为内容之遗憾。野外实习还可以进一步培养大学生学习动物学的兴趣和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欲望。生物科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必须安排1周以上时间的野外实习。 通过野外实习,使学生们了解许多动物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分布特点、动物对环境的适应及动物多样性,掌握观察动物的基本方法、记录项目;掌握动物标本的采集、鉴定和制作动物标本的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实际动手能力。 通过野外实习,可以培养大学生们应有的科学态度,注重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锻炼和培养大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野外实习,锻炼和培养大学生们的学习毅力和组织工作能力,培养大学生吃苦耐劳的工作作风、严明的组织纪律性和尊师爱生精神;巩固专业思想,为他们今后能够胜任中学专业教学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方式 在《普通动物学》课程结束后,即可安排普通动物学野外实习。实习地点均安排在外地。每次出发前进行实习动员,成立实习领导小组及学生分组(安排实习大、小组长);安排专业指导教师2-3名(原则上,每位指导教师负责指导15-20名学生/次),学生分为2-3组;学生要及时领取和准备实习用品(工具、药品、参考书等)及个人用品(服装、工具、参考书等)。 三、实习内容 根据具体实习地点确定。如在沿海地区实习,则参考3.1之3.1.1和3.2;如在内地实习则参考3.1之3.1.2和3.2。 3.1 水生动物 3.1.1海洋动物——海绵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棘皮动物、腕足动物、鱼类。其中,以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甲壳纲)为主。 3.1.2淡水动物——扁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甲壳纲)、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其中,以软体动物和鱼类为主。 3.2 陆生动物 3.2.1陆生无脊椎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其中,以节肢动物昆虫纲为主。 3.2.2陆生脊椎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其中,以两栖类和爬行类为主。 四、实习时间安排及学分 4.1 时间安排:1周。 根据海洋潮汐和学校放假的特点(每月应有两次大潮时间段),普通动物学野外实习通常安排在8月中旬-8月下旬进行。 4.2 学分:1 五、实习考核办法与内容 5.1 考核办法:笔试或面试,并及时打出分数。 5.2 考核内容:动物种类名称、分类地位、分类依据、采集场所、采集方法、标本制作方法、生境描述等。
撰写人:冯照军审核人:刘缠民 毕业论文(毕业设计)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目的与要求: (一)目的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科学研究工作的基本能力。 2、使学生基本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培养独立的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3、使学生基本掌握先进的文献检索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时了解学术前沿信息。 4、使学生基本掌握学术论文的写作模式及制表和制图的技术,具备论文写作的初步能力。 (二)要求 1、服从指导教师安排,保证出勤率,请假要有正当理由并需指导教师批准。 2、严格遵守学术道德,不剽窃不伪造数据。如发现有此不端行为,将取消当事人的答辩资格并交学校纪检部门处理。 3、节约水电及药品,维持实验室的卫生,爱护实验室的仪器设备,如有损害需做出相应赔偿。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方式 指导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的准备和写作。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 1.针对毕业论文(设计)的题目,查阅相关参考文献,了解该领域已取得的研究成果,撰写开题报告。 2. 在指导教师制定的指导方案、工作程序的引导下,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实验操作或调查研究。 3.对研究过程中获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统计结果进行科学的判断和分析,得出合理的结论或展开有意义的讨论,据此按照正规的格式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 4.毕业论文答辩。 四、毕业论文(设计)的时间安排及学分 ....实习时间安排在大学四年级上学期(4周)及下学期(8周),实习时间共12周,共计6学分。 五、毕业论文(设计)的考核办法与内容 ...1、评定实习成绩采用百分制与等第制相结合的办法。百分制与等地制对应的关系是:优(90-100)、良(80-89)、中(70-79)、及格(60-69)、不及格(60分以下)。 2、毕业论文(设计)完成时,由指导教师根据平时的工作态度,工作的进展情况、实验的结果以及毕业论文的质量几方面综合给出百分制成绩。在论文答辩环节,由答辩委员(每组3-4人)根据指导教师的评定成绩、评阅人的意见、毕业论文(设计)的内容及答辩表现,按照满分100分给出成绩,取各答辩委员给出成绩的平均值作为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优秀率原则上不超过论文(设计)总数的20%。 3、百分制成绩转换为等地制成绩作为最终成绩。 撰写人:沈露露审核人:李宗芸
附件5: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科研训练计划 一、训练目的:(标题黑体四号,内容宋体小四,段落1.5倍行距) 根据创新人才培养总目标,以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主要载体,以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发表高水平论文、获得专利等为引导,以强化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出发点,将本科生的科研训练纳入教学活动的重要环节,形成有利于创新精神培养的良好机制与氛围,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造精神和创业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通过四年的学习和科研训练,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课题,完成实验,并写出具有一定质量的学术论文;学生在毕业时将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一定参与实验和实践的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独立开展科学研究打下基础。 二、训练内容: 主要包括科研训练课程群、科研训练项目与活动平台、学科竞赛及成果展示平台三个内容。通过科研训练课程群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了解必须遵守的学术道德规范、政策法规,了解科学研究的整体流程以及关键环节,从而形成对科学研究的整体认识和综合性的思维能力。通过科研训练项目与活动为学生提供参与科学研究、从事创新性实验与实践活动的平台,使学生在对科学研究已有初步认识的情况下,通过实践的锻炼,提高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能力,并进一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研究的兴趣,使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得到提高。通过学科竞赛与成果展示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学科竞赛,汇集学生优秀论文、专利、作品等科研训练成果,展示学生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激发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兴趣和积极性,营造乐学善思、崇尚科学的良好氛围。通过到教育部门开展教育教学调研,了解教育教学的规律,掌握教育教学研究的方法。 三、训练的具体途径与方法: 1.科研训练项目与活动平台建设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为主要载体,整合学生的各类科研实践活动,形成科研训练项目与活动平台。 2.实验室对本科生开放,在专业课中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在培养学生基本实验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的能力和动手能力。
3.学生在本科生学习阶段可以自由申报学校大学生科研课题项目,也可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组成科研兴趣小组,在有明确项目(任务)后进入实验室,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活动。学生参与导师课题的同时,参加导师课题组召开的业务学习和讨论会。
4.到教育部门开展教育教学调研。
5.参加校、院(系)及教研室组织的学术交流活动,增加选修课,扩大知识面和掌握学科的前沿动态。
6.在导师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毕业论文。 四、分年级训练计划: 1年级活动项目难度偏低,操作程序相对容易,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新生进校后即实行导师制,由导师介绍各学科的研究方向,及应具备的科学基础知识,树立学生的专业思想,有针对性的选修有关课程。 2年级活动项目难度适中,操作程序相对复杂,指导教师参与大部分研究指导。二年级学生开始选修文献检索课,掌握文献检索的原理、方法和技巧,学会写综述报告,参加课程实习和课程实践。由导师介绍自己的科研方向,组织学生参加生物科技活动小组,提高学生开展生物科学研究的兴趣。学生可结合自己的科研训练题目进行文献检索,制定出阶段性的科研训练计划。 3年级活动项目难度较大,操作程序比较复杂,指导教师参与重要步骤的研究和重点环节的指导。三年级学生结合专业课的学习,在导师的指导下继续二年级的科研训练,参加和组织学术报告会,参加课程实验、实践,进一步培养动手能力和设计实验的能力,鼓励结合自己的兴趣、专业申报校大学生科研项目,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承担企事业的横向课题。 4年级活动项目难度较大,操作程序比较复杂,指导教师参与重要步骤的研究和重点环节的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专业和前期科研训练方向,选定相应的毕业论文课题和指导教师,在导师的指导下选修相应的课程,独立地查阅有关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写出开题报告,并开始进行实验、设计工作。四年级除了专业实习、专业选修课外,其余时间均为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科研训练时间。四年级下学期开学初进行中期检查,根据课题执行情况,可做适当调整。学期结束时完成的实验数据整理、毕业论文写作、毕业论文答辩工作。学生学有余力,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完成实验、自主管理项目;学生参与并有能力完成普及类中的高级别活动项目的同学可直接参加提高类科研训练项目;学生主要应为导师课题组成员、创新性实验项目组成员、高层次学术小团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