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化学实验(一)》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基础化学实验是化学、应用化学、化学制药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加深和扩大理论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正确地掌握基本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能技巧,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严肃认真、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使学生掌握化学实验的操作规范,培养学生操作技能的基本功,为将来从事化学研究等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实验项目与提要:
序号 | 实验项目 | 必做 选做 | 时数 | 内 容 提 要 | 实验 类型 | 每套仪 器人数 |
1 | 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和干燥 | 必做 | 3 | (1)分配学生实验柜; (2)无机化学实验常用仪器的名称、规格和使用注意事项; (3)实验中常用玻璃仪器的洗涤方法和洗涤剂的选择; (4)实验教学要求和制度; (5)实验室安全教育。 | 验证 | 每人一套 |
2 | 灯的使用和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 必做 | 3 | (1)酒精喷灯、酒精灯的构造、原理和正确的使用方法; (2)玻璃管的截断、弯曲、拉制、熔烧等操作; (3)每人制作三根玻璃棒、三支滴管和两支不同角度的弯管。 | 验证 | 每二人一套 |
3 | 灯的使用和玻璃管的简单加工 | 必做 | 3 | (1)继续练习玻璃管的截断、弯曲、拉制、熔烧等操作; (2)完成三根玻璃棒、三支滴管和两支不同角度的弯管; (3)洗瓶、橡皮塞和弯管的配套制作。 | 验证 | 每二人一套 |
4 | CO2分子量的测定 | 选做 | 3 | (1)实验原理; (2)气谱气体发生器的安装和使用方法; (3)洗涤、干燥气体的装置; (4)数据处理。 | 验证 | 每人一套 |
5 | 氯化钠的提纯 | 必做 | 3 | (1)实验原理; (2)溶解、过滤、蒸发、结晶等正确操作方法; (3)提纯步骤的设计的合理性。 | 验证 | 每人一套 |
6 | 电离平衡和沉淀平衡 | 必做 | 3 | (1)简单讲解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沉淀平衡和同离子效应的基本原理; (2)离心分离操作和离心机、pH试纸的使用方法; (3)缓冲溶液配制方法及其性质检验; (4)实验步骤设计原理。 | 验证 | 每人一套 |
7 | 氧化还原反应 | 必做 | 3 | (1)原电池的装配; (2)影响电极电势、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产物、速率的因素(电极的本性、电对的氧化或还原型物质的浓度、介质的酸度); (3)氧化还原反应的产物判断; (4)浓差电池的含义及装配。 | 验证 | 每人一套 |
8 | 配合物的生成和性质 | 必做 | 3 | (1)配合物、简单化合物以及螯合物的概念及区别; (2)有关反应产物与实验原理; (3)引导学生总结配位平衡与沉淀反应、氧化还原反应、溶液酸碱性的关系; (4)引导学生总结螯合物形成的条件; (5)配合物的形成与掩蔽效应。 | 验证 | 每人一套 |
9 | 卤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必做 | 3 | (1)引导学生写出本实验涉及到的重要反应方程式; (2)引导学生比较次氯酸盐、氯酸盐强氧化性的区别; (3)引导学生对实验中的正常及异常现象作出合理的解释。 | 验证 | 每人一套 |
10 | ds区元素铜、银、锌、镉、汞性质 | 必做 | 3 | (1)了解铜、银、锌、镉、汞氧化物或氢氧化物的生成与酸碱性 (2)锌、镉、汞硫化物的生成和溶解性; (3)铜、银、锌、镉、汞的配合物; (4)铜、银、汞的氧化还原性; (5)CuI、CuII重要化合物的性质及相互转化条件;Hg22+和Hg2+的相互转化条件; (6)促使晶体尽快析出的方法; (7)使用汞的安全操作以及洒落汞的处理方法; (8)化合物的鉴别。 | 验证 | 每人一套 |
11 | 铁、钴、镍的性质 | 必做 | 3 | (1)FeOH2制备操作的关键及性质; (2)二价铁、钴、镍的还原性和三价铁、钴、镍的氧化性的规律; (3)Fe2+、Fe3+、Co2+、Ni2+的鉴定方法。 | 验证 | 每人一套 |
12 | 钛、钒、铬、锰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必做 | 3 | (1)沙浴加热操作; (2)钛、钒、铬、锰主要氧化态的化合物的重要性质及各氧化态之间相互转化; (3)Mn2+的鉴定方法总结及实验; (4)介质酸碱性对高锰酸钾与亚硫酸钠作用产物的影响。 | 验证 | 每人一套 |
13 | 硼、锡、铅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 必做 | 3 | (1)硼酸以及硼酸的颜色鉴定反应; (2)硼砂珠实验原理以及操作关键; (3)锡、铅、的氢氧化物和盐类的溶解性及影响因素; (4)锡、铅盐类的还原性和氧化性; (5)易水解溶液(如SnCl2溶液)的配制方法。 | 验证 | 每人一套 |
14 | 硫代硫酸钠的制备 | 选做 | 3 | (1)溶剂法提纯工业硫化钠和用提纯的硫化钠制备硫代硫酸钠的方法和原理; (2)冷凝管的安装和回流操作; (3)抽滤、气体发生、器皿连接操作; (4)制备条件的控制。 | 验证 | 每二人一套 |
15 | 常见无机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别 | 必做 | 3 | (1)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原理; (2)阳离子的分组; (3)阳离子的分离与鉴定的条件选择; (4)实验方案的设计指导; (5)离子的鉴定方法与条件选择。 | 验证 | 每人一套 |
16 | 常见无机阴离子的分离与鉴别 | 必做 | 3 | (1)常见阴离子的鉴定方法以及限制条件的原因; (2)阴离子的分组与组试剂; (3)根据现象如何推断某些阴离子的存在与否; (4)混合离子(Cl-、Br-、I-以及S2-、SO32-、S2O32-)的分离; (5)设计其它方案分离与鉴定混合阴离子; (6)离心分离操作。 | 验证 | 每人一套 |
17 | 分析天平秤量练习 | 必做 | 4 | (1)灵敏度的表示方法 (2)学会直接称量、减量称量和固定质量称量的称量方法 | 验证 | 1人/组 |
18 | 滴定操作练习 | 必做 | 4 | (1)酸式滴定管、碱式滴定管的准备、洗涤及其使用方法 (2)滴定分析的基本操作 (3)滴定终点的判断 (4)酸碱溶液的相互滴定 | 验证 | 1人/组 |
19 | 铵盐中氮含量的测定(甲醛法) | 必做 | 4 | (1)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 (2)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标定 (3)铵盐中氮含量测定 | 验证 | 1人/组 |
20 | 混合碱分析(双指示剂法) | 必做 | 4 | (1)盐酸标准溶液配制 (2)盐酸标准溶液标定 (3)Na2CO3和NaOH混合碱的测定 | 验证 | 1人/组 |
21 | 自来水水总硬度的测定 | 必做 | 4 | (1)EDTA标准溶液配制 (2)EDTA标准溶液标定 (3)水的总硬度测定 | 验证 | 1人/组 |
22 | 铅、铋混合液中铅和铋含量的测定 | 必做 | 4 | (1) EDTA标准溶液的配制 (2)EDTA标准溶液的标定 (3)铅和铋含量的连续测定 | 验证 | 1人/组 |
23 | 亚铁盐中铁含量的测定 | 必做 | 4 | (1)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 (2)亚铁盐中铁含量的测定 | 验证 | 1人/组 |
24 | 间接碘量法测定胆矾中的铜含量 | 必做 | 4 | (1) 重铬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 (2)硫代硫酸钠标准溶液的配制和标定 (3)胆矾中的铜含量的测定 | 验证 | 1人/组 |
25 | 邻二氮菲吸光光度法测定铁含量 | 必做 | 4 | (1) 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 (2)吸收曲线的制作和测量定波长的选择 (3)标准曲线绘制 (4)样品中铁含量的测定 | 验证 | 2人/组 |
26 | 容量仪器的校准 | 选做 | 4 | (1) 了解容量仪器校准的方法系列标准溶液的配制 (2)移液管的相对校准方法 (3)滴定管的绝对校准方法 | 验证 | 1人/组 |
27 | 过氧化氢含量的测定 | 选做 | 4 | (1)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 (2)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标定 (3)过氧化氢含量测定 | 验证 | 1人/组 |
28 | 葡萄糖含量的测定(碘量法) | 选做 | 4 | (1) 碘标准溶液的标定 (2)葡萄糖含量测定 | 验证 | 1人/组 |
29 | 氯化钡中钡含量的测定(重量法) | 选做 | 6 | (1)可溶性钡盐的溶解 (2)沉淀和陈化 (3)沉淀的过滤和洗涤 (4)沉淀的灼烧和恒重 | 验证 | 1人/组 |
30 | 熔点的测定 | 必做 | 3 | 固液平衡原理、熔点管制作、样品的装样(乙酰苯胺、萘)、熔点测定(乙酰苯胺、萘熔点的粗测和精测),数据的记录、样品熔化的判断(塌陷、始熔和全熔)、热载体硫酸的使用及其危险性、显微熔点测定法简介 | 验证 | 2人/组 |
31 | 蒸馏和沸点的测定 | 必做 | 3 | 气液平衡原理、蒸馏装置的搭配和拆卸、仪器使用方法的介绍、液体的加入方法、温度计的位置、三种冷凝管的使用方法、沸石的使用方法、加热的方法、冷凝水的通入、液体的收集、沸点测定(水或乙醇)、低沸蒸馏简介(乙醚蒸馏的危险性及其注意事项)和微量法测定沸点简介。 | 验证 | 2人/组 |
32 | 减压蒸馏 | 必做 | 3 | 减压原理、减压蒸馏装置的介绍、搭配和拆卸、毛细管的使用方法和原理、升降台的使用方法、沸点和压力近似关系图的使用、压力计的使用方法、减压蒸馏的安全相关介绍、演示油泵减压蒸馏乙酰乙酸乙酯,学生练习水泵减压蒸馏乙酰乙酸乙酯。 | 验证 | 2人/组 |
33 | 水蒸气蒸馏 | 必做 | 3 | 水蒸气蒸馏的原理和条件、装置的介绍(蒸气发生部分、蒸馏部分、冷凝部分和接收部分)、玻璃弯管的制作、水蒸气蒸馏基本操作、意外事故(堵塞)的安全处理。 | 验证 | 2人/组 |
三、成绩考核方法:
1.平时成绩与期终成绩:平时成绩占70%,包括出勤、预习报告、实验数据及实验报告等;期终成绩占30%。
2.试卷成绩与实践成绩:操作考核成绩占30%。
3.综合考试成绩的计算:平时成绩70%+期终成绩30%。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提供2-6种)
教 材:《大学化学实验-----基础化学实验一》,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6.8
参考书:
1.《分析化学实验》,武汉大学编,高教出版社,2000年
2.《无机化学实验》,华东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3.《无机化学实验》,北京师范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4.《无机化学实验》,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等编,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5.《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黄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6.《有机化学实验》,第三版,曾昭琼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撰写人:牛德仲、李广超、王香善 审核人:牛德仲、李广超、王香善